解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洞察發現,形體,感受,想法,行為,意識,其存在都
不會是不變的,都是會變化的,都是無常的,不要刻意去區別,不必
貪戀,也不要受到其變化的影響。而其存在與之所以會變化都是有原
因的,如果能去思考、看清變化的原因,看清楚了,想清楚了,自然
也就不會受到變化本身的影響。如果了解上述的情況,並確切實踐上
述的做法,就能成就解脫的大智慧,能夠度脫一切痛苦厄運。
▶行深:即深行。從字面上解釋的話是徹底實踐(實踐得很徹底),從涵
義上解釋的話是徹底瞭解(瞭解得很透徹)—即看清,認清。
▶照見:從字面上解釋的話是以光照射而看見。從涵義上解釋的話是洞察
發現—這個「五蘊皆空」的道理它被藏在一個像金庫或儲藏室的地方,
觀世音菩薩進到那個金庫或儲藏室的地方,把燈一開(或拿手電筒一照、
或拿油燈、燭臺一照),看見了「五蘊皆空」。
▶空:即「沒有」、「無」。沒有什麼?沒有昇起;沒有落下,沒有執著,
沒有貪戀,沒有好;沒有不好 . . . . ;無 什麼?無常,無相,. . . .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弗,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形體(萬物),都不會是不變的,都是會變
化的,都是無常的;所以我們所看到的形體(萬物),它就是會變化,
不會是一直不變的。對於其它的生理現象(嘴嚐到的味,皮膚觸到的感覺,
鼻聞到的味,耳聽到的聲),心理的感受,所思考的內容,所表現的行為,
潛意識裡的內容,也都有那樣的特性—不會是不變的,都是會變化的。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舍利弗,所有的思考方式與作為、外在之物,都是「空」。
如果本來就沒有,就不用擔心會失去,若沒有起心動念,就不需要特別去
抑制;如果沒有要處在乾淨的環境才會覺得舒服,那麼處在髒亂的環境也
就不會覺得不舒服;金錢財富物質的數量若不會因為有增加而感到高興,
就不會因為有減少而感到痛苦。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所以看到的(事物),感受到的(苦樂),(所遭遇的)行為行動,
(他人自身的)心靈意識,因為會(隨時間而)變化,所以就沒什麼好在意,
貪戀的,就不需要去定格(在意,留戀)在某一個時間點。如果能夠去了解
之所以發生變化的原因,就不會刻意去區別變化的本身,也就不會去貪戀,
在意,也就不容易受其影響。它(色受想行識)的存在就是有原因的,它就是
不需被刻意去區別的,就是不要被其變化所影響 。所以「不會不變」,
「會變化」,「無常」,「了解原因」,「不刻意區別」,「不貪戀(在意)」,
「不受其影響」,就是我們的思考方式。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所以,如果明白了「所有一切,都不是不變的,都是不需被刻意去區
別的,都是不必貪戀的,都是不要被其影響的」。那麼就不會受到任
何形體,感受,想法,行為,意識的影響。舌頭,身體,念頭,也不
會受到刺激;視覺,聽覺,味覺,觸覺,思考方式,也不會受到影響。
從不受所看到的事物所影響,到不受潛意識的影響。
就不會胡思亂想(煩惱),不會說不該說的話,不會做不該做的事,
不會亂發脾氣;也就是到後來自然就不會胡思亂想(煩惱),不會說
不該說的話,不會做不該做的事,不會亂發脾氣。更不會擔心變老,
害怕會死,也就是到後來自然就不會擔心變老,害怕會死。
不會覺得有痛苦(有痛苦存在),所以就不會有因為受不了痛苦而想
要去外面尋求消除痛苦的方法的動作。不會把這樣能達於解脫的大
智慧當作是一門學問,或是重大的成就,或是必須遵守的規則。
因為不會將這樣能達於解脫的大智慧當作規則來刻意遵守,反而是
希鬆平常自然流露當做本來就該是這樣的緣故,所以稱為菩薩。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奉行「所有一切都不是不變的,都是會變的,都是無常的,都是不需
被刻意去區別的,都是不要被其影響的」這樣能達於解脫的大智慧,
心中就不會有任何罣礙。因為心中沒有任何罣礙,就不會覺得有恐怖
的感覺。就能夠遠離胡思妄想,達到解脫的境地。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奉行「所有一切都不是不變的,都是
無常的,都是不需被刻意去區別的,都不必貪戀。都是不要被其影響的」
就是能夠達於解脫的大智慧,就能成就最高覺悟、最高感受的境界。所以
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樣能達於解脫的大智慧,就像是真的能夠去除一切苦
的大神咒,大明咒,至高無上的咒,再沒有比它更厲害的了。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所以說, 這樣能達於解脫的大智慧,就好比在唸這樣的咒語: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註>三世佛(藥師佛,過去佛、釋迦牟尼佛,現在佛、阿彌陀佛,未來佛)
五蘊: 色,受,想,行,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