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的素食者。吃素的理由也有很多。有為了身體健康
而吃素,這樣的人以歐美人仕居多。有為了宗教信仰而吃素,這
樣的人以東方人仕居多。還有為了「還願」而吃素的。
但歐美人仕也有為了愛護動物,尊重生命而吃素的。如知名的披
頭四主唱,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就有一句眾所周知的
名言——「如果屠宰場有玻璃牆,每個人都將是素食主義者」。
有「台灣議會之父」美稱的林獻堂先生,在其所著的〈環球遊記〉
中記錄參訪美國芝加哥屠宰場的經過:
「……迨至監督者指揮諸工人將送入屠畜場,鞭子吧吧之聲與叱
咤之聲相和,諸畜始驚懼,牛之鳴聲,羊之啼聲,豬之叫聲一時
競作,悲慘景象,真難以筆墨形容。……刀入豚脛,血出如噴,
工人自首至足,紅雨傾盆而下,其悲鳴之聲,令人目不忍視,耳
不忍聞。……余自觀此殺戮之後,旬日不敢食牛羊之肉 ……」。
上述的情形從幾千年前就一直延續到近代,孟子早就說:「君子
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著名澳大利亞哲學家彼得・辛格教授著有《動物解放》ㄧ書,學
者鄭麗榕表示,如果為該書下一個關鍵字,那無疑會是:「物種
主義」。這一冊四十多年前的論著,至今仍為動物保護運動者奉
為圭臬的經典,其行動哲學的核心理念與遊說策略,便是來自破
除物種歧視、消解人類中心主義的概念,主張對能夠感知痛苦的
動物,投以利益平等的考量。2016年辛格教授受邀來台演講,他
在物種主義的基礎之上,再行提出「物種偏見」的概念,也就是:
人類僅偏愛特定的動物,對其他的動物則置若罔聞;他對聽講者
提問:「狗、貓、豬、雞,你該關心誰?」進而,他舉出數據說
明絕大多數的「痛苦在哪裡」:現今死亡數量最多的受苦動物,
不在科學研究或流浪的街頭,而是在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
食品工業網絡當中。簡而言之,你愛貓狗,所以你也要愛豬雞而
不是把他們殺了吃;你不會把人宰來吃,你也不會把其他動物宰來吃。
佛教提倡的「慈悲」,「不殺生」,恰與孟子以及西方愛護動物,
尊重生命人士相互呼應。
那你說你的慈悲,不殺生,愛護動物,尊重生命。又沒有法律效
力,所以我繼續吃我的雞排、豬排、牛排、羊排。就像是光有法
律條文禁止,但沒有罰則配套,所以並沒有約束力。所以你說你
的,我吃我的。
佛教就厲害了。講「因果」、「輪迴」。這輩子你吃豬的肉、牛
的肉,下輩子你可能會投胎為豬、牛,然後被別人吃;那豬、那
牛可能是你的父母投胎的,你貿然吃下去可能會吃到你的父母。
但光憑「因果」、「輪迴」,又跨不出佛教的藩籬,因為對信仰
其它宗教的人又不構成約束力。像回教徒就有其因應之道,所謂
「清真認證」(Halal Certificate),強調對被屠宰動物的尊敬並要
求儘量減少動物的痛苦,但終究還是要將其宰食。
而佛教所謂的可食「三淨肉」,也很有意思。第一、眼不見殺,
第二、耳不聞殺,第三、不為己所殺。但那都不是重點,重點是
還是有動物被殺了——即使我沒看見、我沒聽見、也不是我殺的。
而且「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因為有人要吃、有市場,
所以有人便去豢養、販賣、屠宰,所以這「不為己所殺」其實還是
很牽強。所以「三淨肉」是當有一位高僧遭人陷害在其食物中偷參
了肉,然後說他吃了肉破了戒時的急難救助與緊急避難條款,而
不是可以吃肉的後門條款。
所以有位智者就從環保的角度來探討,如此就可以跨越宗教的藩
籬。諸如:雞肉提供一公斤的蛋白質,會製造3.7公斤的溫室氣體,
豬肉為24公斤,牛肉則達到1,000公斤。肉類佔17%的全球熱量攝
取,也需要大量的水和飼料;家畜部門佔全球總溫室氣體排放的
8%至18%,汙染程度約與全球的汽車相同。 一人改吃素一天,
可減少4.1公斤CO2,等於180~360棵樹一天內之CO2吸收量。一
人改吃素一年,等於全年未使用家庭用水、用電與瓦斯所省下的
CO2排放量。
所以就吃蔬菜、水果。因為蔬菜、水果不會感知痛苦,也不會與
人類競爭糧食、飲水。大眾對於「素食」的認知也都是蔬菜、水
果。但佛教對「素食」其實有更嚴格的定義——凡是會影響人的
情緒,產生生理慾望的,孕育生命的,或違背慈悲的,都不算是
素的。所以像韭菜,大蒜,是會影響人的內分泌,增長生理慾望
刺激情緒,所以不算是素的。牛奶因為是與小牛競爭糧食,有違
慈悲,蛋可以孕育生命,所以吃蛋怕吃到裡面所孕育的生命,所
以也被排除。所以有所謂的「五腥」,就是五種被歸類為「葷食」
的蔬菜、植物——大蒜、青蒜、蔥、韭菜、洋蔥。牛奶與蛋也不
算在「全素」之內。
所以有幾個名詞。吃「五腥」、牛奶、蛋以外的植物食材叫「全
素」。「全素」加吃「五腥」叫「五腥素」。「全素」加吃牛奶、
蛋叫「蛋奶素」。還有「鍋邊素」,是指整盤食物中只挑非肉類
來吃——六祖壇經提到:「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
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 . . . 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
或問,則對曰:『但喫肉邊菜』」。「方便素」,指的是有些人選擇
吃素,但在公司、朋友、親戚聚餐、交際應酬時,當菜都擺出來了,
但只有自己吃素,未避免凸顯自己與眾不同,就跟著吃盤中的肉類食物。
或在沒有素食的環境而不願麻煩別人變更烹調內容而食用方便取得的
含有葷食的食物。西方人仕的講法也大致上如此,但西方的素食者並
沒有所謂的「五腥」。所以不吃肉類海鮮的叫 vegetarian;
「吃全素的人」或「全素的」叫 Vegan; 不吃肉、魚、蛋,但是可以
喝牛奶或奶製品的叫 lacto-vegetarian; 不吃肉、魚、奶製品,但是
會吃蛋類的叫 ovo-vegetarian; 「方便素」叫 flexitarian。比較
特別的一派是「海鮮素」(pescatarian), 顧名思義就是不吃肉,但
卻會吃海鮮。
走筆至此,上述的「要不要素食」,多圍繞在「動物」、「痛苦
感知」與「環保」的議題上,而非生命的有無(因為植物其實也有
很強的生命力)。
姑且從「鑽漏洞」與「詭辯」的角度出發,如果先將動物迷昏或
麻醉,讓動物在無痛苦感知的情況下被屠宰,那麼是不是就可以
吃它們了;或是若有些動物本來就是無法感知痛苦的,那麼我們
是不是就可以吃它們。或是若有些動物是不會跟人類競爭糧食、
水,也不會因飼養它們而排放溫室氣體,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吃它
們。
最近就有一篇文章,題目是「比全素更好的選擇:我不吃脊椎動
物」。裡面第一句話就講:「我吃無脊椎素,換句話說,我原則
上不吃有脊椎的動物,我相信這是兼顧動物福利、環保和健康的
選擇」。
有人創造了一個新的概念——無脊椎素——不吃有脊椎的動物。
所以蛤蜊、扇貝、九孔、水母是屬於無脊椎素的。
但蛤蜊、扇貝,你一觸碰它,它是會縮回去的。水母你一觸碰它,
說不定還會蟄你。但蛤蜊、扇貝、水母沒有脊椎,無法感知痛苦,
也不經屠宰,不見血腥,不聞哀嚎,也不會排放溫室氣體,也不
會與人類競爭水與糧食,的確從動物福利與環保的角度切入皆符
合被人類食用的原則。但無論將它們從「生的」變成「熟的」,還是「生吃」,都會碰觸到「殺生」的問題。
那再回過頭來討論「不殺生」。「不殺生」的「生」指的應是活
的、有生命的萬物。「殺生」就是把原本「活的」殺死——變成
「死的」,把其「生命」剝奪——變成沒有生命。如果是這麼定
義的話,那麼植物、蔬菜、水果,其實也是「活」的,也有其生
命力,而其生命力還很強——甚至比人類還要強——如仙人掌之
耐寒、耐旱,在那樣惡劣的沙漠環境,人早就無法存活了,但仙
人掌仍然屹立不搖;植物的種子可以不進食、不喝水,靜靜地躺
著。但一接觸到適當的土壤環境、水份,它就會萌芽、生長,但
若後續沒有持續地供給水份、養份,它又會「死去」。如果「不
殺生」指的是不殺「動」物,還是會有「破綻」。因為植物嚴格來
說,是會動的——會由小變大,只是不會像蛤蜊、扇貝、九孔那
樣被碰了一下子就立刻縮回去,也不會「活蹦亂跳」到處跑。但
如果每隔一小時對一株蔬菜拍一張照片,持續三個月,然後將所拍的
照片拿來播放,那麼將會看到該株蔬菜以「驚人」的速度在「動」。
但蔬菜是「素」的,是可以把它割下來吃掉的。有一個佛教基金會開設
了一所大學,裡面有醫學院,有人就問創立該基金會的智者,醫
學院裡做動物實驗算不算殺生?智者的答覆是,為了拯救更多的
生命。所以,「不殺生」本身也不是「鐵律」,其中還是蘊含了
某些的「判斷」。所以,醫學院裡的動物實驗就還是「該做的就
做—該剖的就剖」了。只是不知道那些以己身之命換取對人類的
醫療貢獻的老鼠,或其它的生物,下輩子會不會來報復對它做實
驗的人,因為它並不願被殺。或哪些被做實驗的動物會不會因其
對人類醫療的貢獻而成佛,或成為有福的人而願被殺。或是它願
不願意下輩子再成為老鼠,繼續對人類的醫療做出貢獻。
蛤蜊、扇貝、九孔可以被感受到「會動」,「活的」,有生命的,
所以不能殺,不能吃,而蔬菜則因為感受不到它的「動」,所以
對它的死活,生命也就不是那麼在意,好像會痛苦哀嚎的就不吃,
會來找我報復也不吃,就像會吵的小孩有糖吃,欺善怕惡。這樣的
觀感似乎不佳。所以,以「不殺生」為出發點似乎是建立在人們的
主觀認定之上,似乎不太經得起「詭辯」的挑戰。除非從生物學
的觀點來定義「不殺生」就是「不殺沒有細胞壁的生物」,那麼
所有的動物,就自動被包含進來了。
再以「輪迴」的觀點來看。下面就有這麼一個說法:
佛陀的僧團裡面有一位比丘,很愛睡覺,佛陀就對他說:「這是
你命中註定的事。好幾世以前,你出家做比丘,卻只知道吃和睡,
從來不思維法義,也不遵守佛法戒律。因為沒有種下任何福德,
命終後投生成米蟲,就這樣過了五萬年,然後又投生為田螺、蚌
和樹幹中的蠹蟲,. . . . . . 」。
所以人是會投生變米蟲,田螺、蚌,等無脊椎動物的。且佛教的
輪迴僅在「六道」— 畜生,人,惡鬼,地獄,阿修羅,天。沒有
包括蔬菜水果或樹木。所以人、畜生,或其它的動物是不會投生
為樹,蔬菜的,所以人可以吃蔬菜,動物可以吃草而不會有因果
輪迴的問題。
而所謂的「無脊椎素」,因為仍涉及殺生,對佛教而言是不會成
立的。
厲害的來了。有人以植物性蛋白質,例如豌豆蛋白,搭配植物原料,
以天然色素,例如甜菜汁,調配成肉的鮮紅色,並加入維生素礦物質,
達到和真肉一樣的色澤、口感和營養,叫做「植物肉」。更厲害的,
有人從動物的身上取出「幹細胞」來培養,使其「成長發育」變成
一塊「肉」叫做「培育肉」(cultivated meat)。有別於「植物肉」的
「仿真」、「擬真」,「培育肉」本身它就是「真肉」。
那麼面對不涉及殺生,也沒有痛苦感知的「植物肉」與「培育肉」,
吃素的人要不要去吃它們呢?
從葷素定義的角度來看,「培育肉」就是肉,是如假包換的真肉,所
以素食者——就沒在吃肉了——也就不該去吃它了。
那麼「植物肉」呢? 它從頭到尾渾身上下都是素的,即便它看起來
與真肉無異。但它在超市裡,卻不是被放在素食區裡販賣,而是與真
肉放在一起,要賣給吃肉的人。從事「植物肉」開發的業者,定位其
銷售的客群就是葷食者。
《後記》
這篇文章寫完沒幾天,居然在網路上發現一篇報導——
「植物被剪也會痛!番茄1小時哭泣25聲、煙草15聲」。不過網
路上的假新聞很多,須慎思明辨。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再進一
步查證。如果真有這樣的研究,而且結果真是這樣,那真是不可
思議的有趣巧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