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到「自在」。大家比較常說的叫做「自由自在」。感覺上好像
是年輕人時常掛在嘴上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高興
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高興吃就吃,不高興吃就不吃。

然而「自在」也是佛教的用語。《佛光大辭典》這麼說:梵文的
 īśvara(音譯為:伊濕伐羅), vaśitā;巴利語的 issara,又作
無礙、縱任。即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做任何事均無障礙。《佛
學大辭典》這麼說:「進退無礙,謂之自在。又心離煩惱之繫縛,
通達無礙。謂之自在。」

喜歡吃甜食,不吃就會不自在。於是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每天
都很自在。如果要把對方痛扁一頓以洩心頭之憤,才會高興,於
是就去把對方痛扁了一頓。高興了。

自由嗎?很自由。自在嗎?很自在啊。高興了嗎?高興了。

但佛教除了「自在」之外,還講「因果」與「無常」。甜食每天
很高興地一直吃,沒有節制。直到有一天發覺,樓梯爬沒幾級呼
吸就開始喘,健檢報告的血糖值也不正常了。於是原本的自在不
見了,變成不自在了。把對方痛扁一頓之後,洩憤了,高興了,
但兩星期之後,收到法院的通知,因為對方已向法院控告你「傷
害」,你得開始「煩惱」要去法院接受審判,要被判刑坐牢了。
這樣叫「自在」嗎?若對方因遭你痛扁而死亡,你還會變成「殺
人罪」。這樣會「自在」嗎?

自己的自由不能夠妨礙到他人的自由。同樣的道理,自己的自在
也不能妨礙到他人的自在。更進一步來說,自己的自在也不能妨
礙到大自然的自在;自己的自在也不能妨礙到其它物種的自在。

做了會產生煩惱、會有不良後果的,就不叫自在。而眼前的自在,
它又能夠維持多久?

所以重點不是只有「自由自在」而已,還有「因果」,還有「無
常」。

那麼「禪」是什麼?佛教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
解釋「禪定」時這麼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所以
「禪」就是「離相」。那麼何謂「離相」?六祖壇經裡面這麼說:
「但離一切相,是無相」。所以「離相」就是「無相」。何謂
「無相」?即不執著於表相。金剛經裡面,佛陀問須菩提:「菩
薩莊嚴佛土不」?須菩提回答:「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
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六祖慧能大師對金剛經的注解這
麼說:大家都認為「建寺、齋僧」才是莊嚴佛土者。但「普行恭
敬、念念常行佛心」雖沒有建寺、齋僧(即非莊嚴),但其實也算
是在莊嚴佛土(是名莊嚴)。所以我們不必執著於「建寺、齋僧」
這個「表相」(認為只有這樣才算莊嚴),其實「內心」的「恭
敬、虔誠」——雖然外面看不到——但也算是一種莊嚴。所以,
「禪」,它是一種「不只看表相的智慧」。而這也從——「身是
菩提樹,心如明鏡台」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的對照中
得以看出。

所以「自在」與「禪」,加起來就是要去覺察「自在」這個「表
相」,其中可能蘊藏了「不自在」的「因」,假以時日可能會顯
現出「不自在」的「果」,而來調整眼前的「自在」。

東西掉地上了,大家很自然地彎腰下去撿;地上的重物,彎腰下
去搬,很自在。但從解剖學的角度看,「彎腰」容易導致脊椎的
「椎間盤突出」,應該以「深蹲」代替「彎腰」,尤其是搬重物
的時候。「椎間盤突出」是很痛的,會「坐立難安」——坐著會
痛,站著也會痛——所以行動就不會「無礙」,而是很「有礙」,
就不自在了。

又如:我們目前很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知道要節能減碳,結果導
致了氣候變遷,極端氣候。雨要嘛不下,造成缺水;要嘛下太多,
又淹水;印度熱到馬路的柏油都軟化;美國的德州位處南方,氣
候一向溫暖,結果2021年2月卻出現攝氏零下18度的的低溫,將
電力設施凍壞,自來水管凍爆,造成停電停水。這樣的生活,自
在嗎?我們目前是覺得很自在,但缺水了,要限水就不自在了;
淹水了,農作物被毀,汽車滅頂,沒電,就不自在了。

再如:我們到超市買東西,在超市買一個塑膠袋裝水果;再買一
個塑膠袋醬油跟泡麵。。日積月累,無形中,耗費了很多的塑膠
袋。而塑膠袋在焚化的過程很容易產生所謂的「世紀之毒」—戴
奧辛。可是,若自己帶兩三個塑膠袋或購物袋出去,又會覺得很
麻煩,很不自在。所以,金剛經就說了,你覺得自己帶兩三個塑
膠袋或購物袋出去很麻煩,很不自在,但卻會因此而減少塑膠袋
的消耗,又減少了塑膠袋的焚化量,也就是減少了可能產生「戴
奧辛」的量,所以到最後其實是自在的(因為沒有戴奧辛了)——
「自在,即非自在,是名自在」。

媒體報導,恆述法師要開宗立派,成立佛教的「自在禪宗」。

恆述法師的「自在」,是純粹只追求「個人」的「自由自在」呢?
只強調「個人」的「身心自在」?個人的「身心自在」了之後,
會「安詳自在」嗎?會「福慧自在」嗎?那麼人與環境,人與大自
然,人與其它物種之間的關係呢?個人自在了,但環境卻不自在了
該怎麼辦呢?個人自在了,其它的物種卻不自在了,是好的嗎?

期望身為開宗立派創教者的恆述法師,發揮影響力,為其弟子、信
眾、追隨者們解釋、說明清楚了。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OUT--Sideline 的頭像
IN-OUT--Sideline

IN-OUT, I am on the Side-Line, 邊緣人的部落格

IN-OUT--Side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